分布式锁
· 4 min read
分布式锁
分布式锁最简单的理解 在多个系统中 同一时间点同一方法只能被一台机器执行, 并未java 进程运行在不同机器上 所以实现方式需要通过第三方介质
因为并发 以及锁的性质问题 要求第三方介质需要有以下特性
- 高可用性
- 高性能
- 锁超时 释放的灵活性
目前实现分布式锁有三种方式:
1.传统型数据库
2.缓存型nosql 日志数据库
3.zookeeper 高可用协调中心
这里数据库不做介绍 因为个人觉得没有优势。
Redis实现分布式锁的原理:
1.通过setnx(lock_timeout)实现,如果设置了锁返回1, 已经有值没有设置成功返回0
2.死锁问题:通过实践来判断是否过期,如果已经过期,获取到过期时间get(lockKey),然后getset(lock_timeout)判断是否和get相同, 相同则证明已经加锁成功,因为可能导致多线程同时执行getset(lock_timeout)方法,这可能导致多线程都只需getset后,对于判断加锁成功的线程, 再加expire(lockKey, LOCK_TIMEOUT, TimeUnit.MILLISECONDS)过期时间,防止多个线程同时叠加时间,导致锁时效时间翻倍
3.针对集群服务器时间不一致问题,可以调用redis的time()获取当前时间
基于Zookeeper实现分布式锁:
基于zookeeper临时有序节点可以实现的分布式锁。 大致思想即为:每个客户端对某个方法加锁时,在zookeeper上的与该方法对应的指定节点的目录下,生成一个唯一的瞬时有序节点。 判断是否获取锁的方式很简单,只需要判断有序节点中序号最小的一个。 当释放锁的时候,只需将这个瞬时节点删除即可。同时,其可以避免服务宕机导致的锁无法释放,而产生的死锁问题。 来看下Zookeeper能不能解决前面提到的问题。
- 锁无法释放?使用Zookeeper可以有效的解决锁无法释放的问题,因为在创建锁的时候,客户端会在ZK中创建一个临时节点,一旦客户端获取到锁之后突然挂掉(Session连接断开),那么这个临时节点就会自动删除掉。其他客户端就可以再次获得锁。
- 非阻塞锁?使用Zookeeper可以实现阻塞的锁,客户端可以通过在ZK中创建顺序节点,并且在节点上绑定监听器,一旦节点有变化,Zookeeper会通知客户端,客户端可以检查自己创建的节点是不是当前所有节点中序号最小的,如果是,那么自己就获取到锁,便可以执行业务逻辑了。
- 不可重入?使用Zookeeper也可以有效的解决不可重入的问题,客户端在创建节点的时候,把当前客户端的主机信息和线程信息直接写入到节点中,下次想要获取锁的时候和当前最小的节点中的数据比对一下就可以了。如果和自己的信息一样,那么自己直接获取到锁,如果不一样就再创建一个临时的顺序节点,参与排队。
- 单点问题?使用Zookeeper可以有效的解决单点问题,ZK是集群部署的,只要集群中有半数以上的机器存活,就可以对外提供服务。
- 使用ZK实现的分布式锁好像完全符合了本文开头我们对一个分布式锁的所有期望。但是,其实并不是,Zookeeper实现的分布式锁其实存在一个缺点,那就是性能上可能并没有缓存服务那么高。因为每次在创建锁和释放锁的过程中,都要动态创建、销毁瞬时节点来实现锁功能。ZK中创建和删除节点只能通过Leader服务器来执行,然后将数据同不到所有的Follower机器上。